关岭县农机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对策
2016-01-11 09:55:58中国农业招标网
不止。
由于我县农村贫困落后,独户占有交通运输工具率极低,农民居住比较分散,农村又时兴赶转转场,赶场路程较远(**远的达20公里以上),销售农副产品和购买生产生活物资全靠拖拉机、农用车运输,再加上货源短缺,通村客运车辆少而价格又较高,农民乘坐客车一般每人每趟需花3~ 5元,而货物运价又另算,多数情况下,大部分客车只载人而不带货(因客货混装违章),乘坐农用车、拖拉机一般每人只需花12元,而货物运价不算。
农民要坐车,必须随货同行,以致违章载客者有机可乘。虽经农机等有关部门大力治理,并有214农用车翻车重大事故等血的教训,仍屡禁不止。农用车、拖拉机违章载客现象一天不止,发生群死群伤重大特大农机事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就存在一天。
(二)部分农用车、拖拉机已达到报废年限,但因机手无钱更新,仍带病作业,超期服役,随时都有发生事故的危险。
(二)乡村公路质量低,路况差。
由于我县农村经济不发达,虽然目前大部分村寨已基本通公路,但公路等级极低,大部分乡村公路根本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有人修路无人养路。再加上受我县地理条件的限制,弯多坡陡,路窄弯急,危险路段多,给通行的车辆构成较大的安全威胁,特别是雨雾雪天气更突出。
为了搞好关岭县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重大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结合关岭县实际,应采取如下对策:(一)加强乡镇农机管理站的建设,改革乡镇农机管理站现行管理体制。
乡镇农机管理站是农机管理工作的战斗堡垒,肩负着辖区内的农机安全管理、统计、协调、推广、培训等服务工作,必须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保证,使每个乡镇农机管理站不但有专人,而且还要有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因此,各级政府每年应抽出一定的精力,拿出一定的经费,把加强乡镇农机管理站的建设提到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乡镇农机管理站的建设。
乡镇农机管理站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双头管理,即县农机局指导业务,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人事、财务。大多数情况下,乡镇农机管理站几乎没有开展业务,更谈不上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县农机局由于无人事、财务权,无法调动乡镇农机管理站的积极性。鉴于此,政府应将乡镇农机管理站的人事、财务权移交县农机局统一管理,以便工作开展。
加强农机监理装备的建设。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除了要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农机监理员队伍外,没有一定的装备是不行的。因此,政府应拿出一定的经费(或出政策)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如增置交通工具、配置通讯设备和事故勘察设备等,以增强农机监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查处农机违章行为,把农机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有计划地报废安全性能已失效的车辆。
据统计,我县已到报废年限的农用车、拖拉机达168台(辆)。这部分车辆的主要机件大部分已老化,存在着较严重的事故隐患。目前,这批车辆仍避开农机管理部门的检,躲在乡间偷偷行驶。有些虽经农机监理人员获并强行拆散,待农机监理人员离开后机手又装复行驶,主要原因是农民没有足够的钱更新换代。因此,各级政府和上级农机部门每年应拨出一定的补助专款,有计划地逐步更新报废这部分农用车和拖拉机。
(四)加强农村客运业的建设,提高乡村公路的等级质量和养护服务水平。
农用车、拖拉机违章载客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村的客运业不22发达。因此,我们在反拖拉机、农用车违章载客的同时,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客运事业的建设,基本上做到村村通客车,并不断改善服务态度,降低客运价格,尽量方便农民。发展农村客运业要适合农村运输特点,重点发展安全性能良好的客货两用农用运输工具,或者做到一辆客车载客,一至二辆农用车载货。
要提高农村运输的安全率,还必须提高乡村公路的等级质量和养护服务水平。目前,我县大多数乡村公路等级质量很低,有的村虽通公路,但因多年无人养护而很难通行。因此,各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快改造乡村公路,不断提高其等级和质量,一方面要抓好养护服务,既重修又重养,不断提高养护水平。
(五)在拖拉机、农用车活动频繁的乡镇或路段设立“反拖拉机、农用车违章载客检查站'反拖拉机、农用车违章载客,光靠县农机监理部门的力量是达不到**终目标的,必须充分调动各乡镇农机管理站的力量。因此,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在其辖区内拖拉机、农用车活动频繁路段设立”反拖拉机、农用车违章载客检查站“,抽调专人负责,进行全天候监控,对拖拉机、农用车违章载客现象进行拉网式的排,不放过任何违章行为,防患未然。
(六)给农机监理员办理必要的执法资格手续。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必须依法行政,不能蛮干。各级农机监理工作者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中,除了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外,还必须具备执法资格,依法行政。目前,我县农机监理人员中,具有执法资格的只有3人,是远远达不到工作需要的。上级有关部门应尽快给我县具备农机执法条件的各级农机监理人员办理执法资格手续,以便依法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