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实现我国农产品生产的转型
2016-01-21 09:54:53中国农业招标网
商业研究浅论如诃实现我国农F品生产的转型黄中玲(安徽财贸学院研究生所。安徽蚌埠233000)增长型阶段,生产结构不尽合理。因此,在生产方式、生产水平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农产品生产只有加大投入、调整结构、提高农民素屑和改善生产才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走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商品化等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化农业生产。在农业产业化中,产、供、销是密切联系相互衔接的共同体。市场的繁荣,满足不同的消费,必须有足够的农产品供给,因而农产品生产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源头和基础。
一、我国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更是有了迅猛的发展。现在粮食生产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略有盈余,一些经济作物和副业品的供应也很充足,甚至出现了“卖难'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产品生产仍处于数量增长型阶段。由于受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长期以来粮食供给不足的影响和制约,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是首先注重数量的提高,这从农业发展的口号”篼产优质篼效中也可看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裹腹”之需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满足人们的基本的口腹之需之后,这种观念就应向更篼层次转变。市场经济物质流通的法则是,生产出的产品经市场流通**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人们在满足温饱以后,就追求消费的多样化和产品的品质,即生活的质量。仅仅是低品质老一套的农产品已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因而数量增长型农业生产只是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以此为基础,必须向效益增长型发展。
具体而言,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我国绝大多数地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为一个,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许多地区还是延用几千年来一直较为落后的肩扛牛犁、刀耕火种的生产作业方式,因而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集约化经济效益则无从显现。据统计。我国农村平均劳动生产率只及美国的1/10,日本的1/7,德国的1/5,在发展中国家也只处于中等水平。
产品品种更新慢,优质品率低现在农民栽种养殖的农产品,不少是多年一贯制老品种。例如,东北春小麦、南方早籼稻和长江流域小麦等低质品种仍占相当的比重。品质较差,质量较低,随着一年年反复繁殖种植,不少品种已慢慢退化。
因此一些老品种得不到及时更新优化,只在低品质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一味地追求增加产量,以致生产出的农产品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造成大量积压,只有赔本销售,甚至变质腐烂,生产者或无利可图或损失严重。另外,由于科研力量、推广力度,农民掌握信息量有限,不少篼品质的农产品得不到大量推广应用,以致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优质率相当低。目前稻谷等粮食产品的优质率为10%左右,其它农产品也篼不了多少,农产品综合优质率大约占15%左右,而市场上出现的质优价高的绝大多数为“洋品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国内生产者的积极性,急需寻求摆脱困境的良方。
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低诚然,现在有不少地方的农民注意到生产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但大多数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低,科学意识较差,生活还在温饱线上下徘徊,其劳动是简单的维持性再生产,因此创新性和开拓性很低。其产量的提篼依赖于化肥、种籽、农药和老天爷的帮忙,科学管理缺乏,科技投入不足,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较低,北方许多地区都是一年一熟,消费者渴求的绿色产品品种少、产量低。由于受市场的局限,消费的不足,即使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出来了,一时也难以销售出去。而农产品加工和再加工能力却明显不足,缺乏生产规模,也缺乏多样性的再生产品,阻滞了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的进程和农民的致富步伐。
政府引导不够,资金投入低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各自为阵,难以自然形成一种组织,有效地引导农民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靠农民自发的进行,往往速度迟缓,或一哄而上,以致耽误商机,或造成生产过剩。这时候应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代理组织和机构来进行信息的传输、知识的培训、技术的推广,甚至市场的开拓。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资金短缺,不少地方的“七站”没有实验仪器甚至没有办公场地,无力进行科技实验和技术推广,一些人拿着工资却干着别的事,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不少地方的“八所”只知发号施令、收钱催费,却不去扶持引导农民生产,所谓只管收钱不管事,造成管事的不见人,见人的不管事“的不正常现象。
以致多数农民是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眼界的局限性和生产的盲目性就再所难免。
面临即将加入WTO,市场应变能力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型的小农经济,社会化市场化的程度不高,科技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不发达不广泛,不少产品是供过于求的大路货。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较高,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相对国际市场价格明显偏高,一些大宗农产品生产靠国际保护价和统购统销政策得以维持。而一旦加入WTO,农产品进口关税将从目前的100%,降低到3%20%允许私人部门从事某些农产品的进口贸易,以及取消出口补贴等等。这样本国的农产品将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在缺乏强大的国家保护伞的情况下,照目前的生产状况,将难以与国外的农产品进行竞争。市场份额的下降将使农民生活改善举步维艰,这就更加剧了农业产业化生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生产的重要举措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应该确立明确的市场经济导向,树立“以需定销,以销定产”的市场意识。要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确定产业结构,组建主导产业,进行商品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使我国目前的家庭化分散式生产经营逐步转变为集体化集约式经营,使数量增长型尽快走上效益增长型之路。
和以往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不同,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以农产品全面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为历史背景的。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单纯是量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种些什么,少种些什么,那么从质的提篼上寻求新的发展,则成为首要的必然选择。只有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能满足消费者需要,才可以说农产品已基本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产业化生产的目的。因而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WTO准则,降低低质品、大路货的生产产量,加大优良品种和绿色产品的生产,以质价优宜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创造市场消费。提篼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能力,发展农民个体作坊和乡镇企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当地政府和农民服务组织要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引导,使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盖尔约翰逊先生认为,大幅度提篼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首要办法是直接用机械替代劳动。机械化的采用将大大提篼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优质品的产量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会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机械化作业的集约化同时会带来农业劳动力的剩余,这是社会人口流动的因素,也是市场开发和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产业化发展,带来农村整个生产力的进步。
工业品创名牌无疑是工业生产致富的法宝。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农产品和工业品一样同属于商品,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也必须依托于有品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很大,不少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业,品质的差异、特色的不同**直接的反映就是品牌。如红富士苹果、巨峰葡萄、天津板栗、北京烤鸭、无锡大米、莱阳梨等一目了然,显而易见。在现代商品生产中,要创名牌还要保名牌,并注重名牌的不断改良和创新,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带动地方乃至全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加强政策扶持和农业生产的投人国家和地方要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适时出台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为农业生产提供确实的服务和环境支持。现在的情况是有了政策,各地执行情况却大相径庭,如减轻农民负担、治理“三乱”,国家三令五申,一些地方仍我行我素。生产条件的改善、优质品率的提高、科技含量的增大都依赖于人、财、物的投入。现在农民生产的投入基本上为自我投入,不仅十分有限,而且见效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低水平的生产状况,这需要各级财政部门和金融服务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当地乡镇、村组和有关组织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积极探讨群众人股合作经营的新方式,扩大生产范围和规模。
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素质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生产水平的好坏、素质的篼低是决定农产品生产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农技推广站、农业技术学校和当地乡土人才的作用,对农民进行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教育和培训。西方学者认为,农民一般教育对农业生产率有四个方面的贡献:1.它为农民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技能,这些技能促进了技术知识的传播和成本效益的计算;2.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3.它可以提高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增强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4.它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抱负,促进新技术的采用,从而带动农村生产方式的革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加快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