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技术应用 > 正文

今天是: 3月28日 星期二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及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2016-01-22 11:29:49中国农业招标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及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陈红,余明(华北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51)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和农产品的贸易将产生正负两方面的重大影响u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农业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应采取适度保护与适度进口相劫合;农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乌拉圭回合中的例外条款和保障条款等对策。

  WTO;农业;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中国农业与主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状况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地少人多,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主要目标是工业化。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在GDP中比重下降很快,但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仍占50%左右。我国即将“入世”,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开放是必然趋势。分析“入世”对农业的影响,对我国整体经济仍**现实意义。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食品类、饮料及烟草类、工业原料类、其他等四大类。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状况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农产品进出口比重下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自90年代开始逐步下降,尤其在1995年出现了31亿美元的逆差,到1997年,情况虽有好转,但仍为逆差,这说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

  2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规模不大,而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我国农产品出口相对分散,规模优势不明显。作为主要产品的粮、棉、油,尽管绝对产量高,但商品化程度不高,大都为农民自产自销,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

  (二)入世‘对中国农业产生的影响分析中国加入WTO,即可享受作为WTO成员的各项权利,也必须履行其规定的义务。就目前中国农业的现状来看,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受到的影响是有正负两面的。

  1.经济体化效应对农业的影响分析WTO的目标是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尽管WTO的意义和功能绝非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比拟的,但加入WTO而荻得的经济效应,却和经济一体化类似。

  从静态效应看,中国农业加入WTO后,国内部分生产成本较高的农产品的生产将转往成本较低的伙伴国家。

  在WTO内部生产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使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生正的生产效应,并带来贸易规模扩大的效果。同时,由于关税减让和对有关农产品进出口限额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也随之增加,我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和原料,增加消费量,从而增加实际收入,带来正的消费效应。经济一体化可能会出现负效应,即贸易转移效应,这是由于对于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减免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而导致的贸易对象变化所造成的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的下降的效果。WTO现有143个成员国中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农产品大国,而WTO又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与关税同盟不同,因此该效应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动态效应之一是规模经济。加入WTO后的广阔市场为我国农业中效率较高的农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条件,这种规模经济的程度在市场范围内是难以达到的。

  农产品关税减让影响分析中国在加入WTO后可根据多边贸易谈判成果按**惠国待遇原则适用于所有参加谈判国家的规定,完全享受多年来GATT各成员国降低关税的成果,从而节约大量的农业谈判成本。但就互惠贸易原则来说,农业的关税减免是相互的。我国高达45%的农产品关税将在2004年降至17%,受到高关税保护的农产品必然要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但国内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及对于近年来猖撅的农产品走私的打击力度的增大,也会减小关税减让造成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关税减让造成的冲击并不会如想象中的严重。

  关税保护和公平贸易原则对于农业的影响分析关税保护原则是WTO基本原则之一其目的是要缔约国的保护程度有**大的透明度,便于对各国产品的保护水平进行比较,在关税减让的谈判中有明显衡量作用,确陈红(1972),女,华北工学院经管系讲师,硕士研究生u保各国贸易条件的公平。中国在加入WTO之后,部分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可以顺利进入别国市场,而不会由于一些歧视性的规定而受到阻碍。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国内保护主要采取非关税措施进行调控,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均实行数量限制,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管理加入WTO后,从公平原则出发,非关税措施必然要逐步地取消。这样,别国产品与过去比较也能较容易的进入我国市场,打击我国农业的生产。

  4WTO解决争端机制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分析中国在加入WTO后,不但可以利用该机制的公正性解决贸易争端,而且可以巧妙利用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来解决目前国际农产品贸易中不合理的情况。比如,中国加入WTO之后可以与泰国、马来西亚一样获得向日本。韩国出口大米的机会,而在从前中国一向是受到歧视的。

  (三)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加入WTO后中国农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

  稳定。健康发展,能否避免由于承担超过我国能力的义务而使农业体系遭受打击和破坏,将取决于是否能灵活运用WTO的各项规则,在政策上给予农业支持和保护。以下我们结合经济理论进行讨论。

  1.适度保护与适度进口相结合依现代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观点尚未实现规模经济的产业应为保护对象,从我国农业现状出发,粮。棉。油等农产品尽管绝对产量高,但就规模化而言,这类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并无优势。针对竞争力强的国外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情况,应采取适度保护与适度进口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可采取WTO允许存在的进口保护过渡性措施,即关税配额制。

  2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规模化。产业化根据规模经济理论,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技术设备的不可分性。二是高度专业化的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相结合,可知利用本国丰裕要素进行生产以及规模经济均能在国际贸易中发展资源密集型产品如土地密集型产品,使其达到应有的规模,并不现实,因此在已有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注意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建议:(1)发展良种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用,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2)增大对产中部门的科技投入,使种植。畜牧。种子。饲料部门在品种上不断改良,提高培养新品种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逐步规模化创造必要的生产条件。

  第二。对于目前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肉类。水产品类。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加入WT0后,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将生产资源集中配置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上去,充分发挥其优势。

  此外,要考虑到“入世”后会面临的竞争状况,对国内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改变国内大宗农产品统购统销的状况,为产。购。销提供良好的环境。

  3.充分利用乌拉圭回合中的例外条款和保障条款WTO中的例外条款和保障条款即所谓“绿箱政策”。

  这类条款遵循WTO自我保护原则对允许政府支持农业的范围作了规定,如:科技投入。灾害防预。基础设施投入。

  国内食品援助。国家粮食储备等。

  中国对于农产品补贴大多集中在投入方面即生产资料上而这往往和农产品**联系在,效果并不好。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农业支持工业的产业政策使得对农业尤其是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在WTO的框架下,允许我国对农业生产每年补贴485亿元。我国应利用加入WTO的机会,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罗余才。中国90年代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世梦一。世贸大门开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责任编辑范振杰丨

  1. 围绕“双增”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2. 应对WTO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国内资讯国际资讯人物访谈企业新闻市场分析产品资讯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0624号